“伽蓝”就是梵语“僧伽蓝摩”的简称,就是佛寺的意思。北魏孝文帝由山西平城(大
同)迁都河南洛阳时,佛教在中国如日中天。他的儿子宣武帝是佛教迷,在位十六年,造龙
门石窟、营缮寺庙,远近承风,大家无不事佛。上行下效,弄出一千多个庙来。后来尔朱荣
、高欢两次作乱,“寺观灰烬,庙塔丘墟”,杨衒之从这些盛衰中,写人世兴亡,乃成此一
代名著。
《洛阳伽蓝记》文笔优美,杨衒之说:
至武定五年,岁次丁卯(五四七),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廓崩毁,宫室倾覆,寺观
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
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在这种苍凉的
故国之悲下,他在书里,写出宫闲、写出政事、写出腐败统治者的贪淫豪奢、写出寺庙中不
会诵经的假和尚,笔触所及,都哀伤人世,寓意深远,令人跟着也为之苍茫、为之感慨了。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一六二四~一六八○),字复初、景范,人称宛溪先生,江苏无锡人。他的父
亲顾柔谦,在明朝亡后,立志退隐。《清史稿》记他跟儿子顾祖禹的对话说:
柔谦乃曰:“汝能终身穷饿,不思富贵乎?”祖禹跪应曰:“能。”柔谦曰:“汝能以
身为人机上肉,不思报复乎?”
祖禹复应曰:“能。”柔谦喜曰:“吾与汝偕隐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