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当代小说 » 要把金真度与人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李白(七○一~七六二),字大自,号青莲居士,甘肃天水人。出身富商之家,五岁移
居四川。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是个“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神重。二十六岁离家远
游,五湖四海,见闻颇多。四十二岁后,觅到唐玄宗,得到“翰林供奉”(起草文书)的差
使,以写诗得到赏识。后来,在安史之乱中,跟错了永王璘,五十六岁那年,以涉嫌叛乱,
判死刑。经过朋友奔走,改为流放边区,中途遇赦。后来想从军报国,因病未能如愿,“天
夺壮士心”,于六十二岁死去。
  李白的一生,大体和唐玄宗时代同期,从他一生中第一首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到
最后一首《临路歌》,写诗写了四十年。李白的诗,气魄博大、感情充沛、天才横溢。杜甫
称赞说:
  “落笔惊风雨,诗成位鬼神”,当然是说得玄了,不过诗写得前无古人,的确不假。
  李白的诗中,有许多“一醉累月轻王侯”的反抗,他说“安能摧眉析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可见在他的内心深处,是要冲决网罗的。他写“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等
诗,代中国人民发出他们的苦难之声、风雨之声,也都是这一反抗的延续。


杜甫:《杜少陵集》

  杜甫(七一二~七七○),字子美,因住地被称为少陵、杜陵,因官职被称为拾遗、工
部,河南巩县人。他出身唐朝官宦之家,七岁就能写诗。二十岁离家云游,三十五岁到京城
做小官,四十四岁碰到安史之乱,饥饿中饱尝流离之苦,吃过草根树皮。晚年带着家小,投
第 144/203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