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当代小说 » 孙中山研究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恐以惩治新党,失全国之心,遂暂搁不报。但中日战争既息,和议告成,而朝廷即悍然下诏

,不特对于上书请愿者加以叱责,且云此等陈请变法条陈,以后不得擅上云云。

  吾党于是抚然长叹,知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

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且同志之人,所在皆是,其上等社会,多不满意于海陆军

人之腐败贪赎,平时骄奢淫逸,外患既逼,则一败涂地。因此人民怨望之心,愈推愈远、愈

积愈深,多有慷慨自矢,徐图所以倾覆而变更之者。

  在这段话中,孙中山原始的改良主义的色彩,是非常明显的。

  所谓“和平手段”、所谓“渐进方法”、所谓“请愿于朝廷”、所谓“冀万乘之尊或一

垂听”、所谓“政府之或可奋起”、所谓“全体联名上书”、所谓“和平方法”等话,都是

明显的改良主义的语句,都不是革命的立意与手段。直到这些立意与手段都“无可复施”的
第 22/232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