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出版,以迄城邦出版的运作状况,垂询殷殷,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所幸上一本《李敖
回忆录》颇受欢迎,忐忑之心,稍能释怀。
李先生的关怀,也算是我“事后才知道”的一部分,其实李敖在媒体中、在笔下,对政
客、对伪君子、对帮闲文人,大加挞伐,不假辞色,其实都是在罪证确凿之下所为。而个人
在接触李先生的过程中,望之俨然,即之也温,那种近乎羞涩的客气,那种对晚辈的谅解,
有时实在不能体会这是同一个人。
现在再一次写这篇文章,实不敢以序自称,仅能以一个出版者的心情,说说我对李先生
的感觉。平心而论,李敖先生的一生,早已不需我为文奉承,李先生一生治史,史家是相信
历史的公论的,但前提是要留下足够的证据,现在这本《李敖快意恩仇录》,无疑将留下足
够的凭据,李先生或不见容于当世当道,但是未来名山千古,将有定论。
自序
你会说:“我已经看了《李敖回忆录》,怎么又冒出了《李敖快意恩仇录》?我看一本
够了哇,不要再看第二本啦!”—当然,你可以不看,随便你,只是告诉你:这一本跟那一
本全不重复,这并不因为有两个李敖,而是李敖有两个“老婆”,你看到的正集,只算看到
了他的“大老婆”,但看这本,才能看到他的“小老婆”。没有人只正视一个人的“大老婆”
而不偷窥他的“小老婆”。所以,你不必犹豫、也别打算省钱,还是快买这本吧。西方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