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听得懂他们的话,也许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汪老师。
汪老师的家那时候在天安门附近。1964年的国庆节,庆祝建国十五周年,从未有过的
盛大与升平。汪老师随口说道,在她家的小院里可以看到礼花在头顶开放,有一种绸布的降
落伞,还曾挂在她家的桃树梢上。
乔一水说:“汪老师,十一那天晚上,我们到您家去好吗?我们保证不打扰您,只在院
子里静静地坐着。”她自知自己是好学生,而好学生总是比较敢讲话的。
汪老师觉得自己过分渲染了国庆节之夜的美丽,而且这将给家人带来很多麻烦。她与公
婆合住,那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但她不愿拂了学生们幼小的心灵。她说:“好吧。不过你们
不是在我家住一夜而是住两夜。”因为她家距天安门太近,从九月三十日下午戒严直到2日
凌晨才解除。
初次离家!这对少年们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全班学生选出了自己的代表——大队
长、中队长和进步最大的同学去老师家。
第一夜他们睡得很好,有一个崭新的节日在等着他们。第二天他们很早就爬起来了,预
备每一分钟都与众不同地度过。那时候没有电视,只有播音员在收音机里用夸张的声音热烈
他说:看!农民兄弟的队伍走过来了!他们手里的麦穗像金子一样在闪光,棉桃像银子一样
灿烂……
在这段话过去大约十分钟,孩子们在胡同口,从大人们的胳膊缝和脖子旁的空档里,就
看到农民伯伯和婶婶们走过来了,只是麦穗和棉桃都耷拉着。农民都是高校的学生装扮的,
头天晚上在指定地点坐了一夜,刚才又着实兴高采烈了一阵,现在都无精打采的。乔一水最
先失望:“这还不如过些日子新闻电影拍出来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