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张之洞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④《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1,第7页。
  ①丁日昌:《抚吴奏稿》,卷六,第32页。
  ②《全集》,卷一百三十九,电牍十八,致京李尚书。
  ③《全集》,卷一百五十五,电牍三十四,致上海盛京堂。
  ④《全集》,卷一百三十五,电牍二十四,致俄京许钦差。
  ⑤《全集》,卷七十八,,电奏六,致总署。
  ①《全集》,卷一百二十一,电牍二十,致伦敦龚钦差。
  ②《全集》,卷一百三十四,电牍二十三,致台北唐抚台。
  ③《全集》,卷七十八,电奏六,致总署。
  ④《全集》,卷八十二,电奏十,致西安行在军机处。
  ⑤《全集》,卷一百七十,电牍四十九,致江于刘制台等。
  ①《全集》,卷八十二,电奏十,致西安行在军机处。

 
第六章“学术造人才,人才维国势”——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张之洞的一生,可以说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早年攻经读史,熟谙科场门径,直至荣登探花。人仕以后,连续十年,出任浙江、湖北、四川三省考官、学政。身膺疆吏,抚晋、督粤,兴学育才。移督湖广、暂署两江期间,又主持创设各级各类新式学堂,改造书院,开近代教育之先河。晚年与袁世凯会奏立停科举,推广学校,实际主持重订学堂章程,“博考外国各种学堂课程门目,参酌变通,择其宜者用之”①,制订出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完备,包括普通教育与专门教育的“癸卯学制”,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古稀之年,又奉旨管理学部事务。张之洞不仅于职守范围内以”修明文教为先图”②,而且公务之外,亦以兴学育才为乐事。他捐资在家乡南皮兴修学堂;寄赠中小学图书仪器数十种给其父早年服官的贵州兴义府,以为助学之资。人廷枢以后,仍关怀手创之广雅书院,按季调阅诸生卷牍,他在一封信函中称,”鄙人于每年四季亦得时修旧学商量之业,案牍如山,抽空披览,相隔数千里,恍若对面讨论,诚可乐耳”①。清廷管学大臣张百熙(1847—1907)在奏请添派张之洞会商学务的奏折中,称赞张之洞为“当今第一通晓学务之人”②;张之洞辞世后,四川总督赵尔巽(1844—1927)奏请为之设祠,奏折赞誉张氏业绩,特别提到教育:“其生平精神所寄,尤在振兴教育,储养人才,以备国家缓急之需,而救当世空疏之习。”③皆非溢美之辞。
  关于张之洞兴革教育的行政实绩,本书上篇有关章节已作介绍,这里着重讨论他的教育目的论、教育制度论、教学论、师资论以及游学论。
  ①《清史稿》卷一百七,选举二,学校二,第3132页。
  ②赵尔巽奏折,见《全集》卷首上。
  ①《全集》,卷二百二十一,书札八,致广雅钙院分校马季立等。
第 99/117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