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左宗棠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③《与胡雪岩》,《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九,页五九。
  ①《申报》,1879年1月10日。②《大清国》,1881年1月3日。
  ③《赖镇长禀验收后路粮台解到各项机器请委刘道专司局事由》,《左宗棠全集》札件,第441页。
  ④《关册》,引自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下册,第898页。
  ⑤夏东元:《洋务运动史》,第38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①《甘肃气象更新请将王必达等各员奖叙片》,《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五七,页四七至四八。
  ②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下册,第899页。
  ③《陕甘总督左宗棠片》,载《京报》和《北华捷报》,引自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下册,第900页。
  ①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下册,第903页。
  ②《申报》,1884年2月16日。
  ③瑶林馆主:《续富国策》,第1卷,第39页。

 
第七章入京辅政与督师东南  第一节"入赞纶扉"
  还在光绪四年(1878年)清廷派崇厚出使俄国之际,时任翰林院教习庶吉士的清流健将张之侗就代翰林院侍讲张佩纶(字幼樵,直隶丰润人)上奏强调崇厚赴俄不应行海路,而应走陆路,途经新疆,以"身历其地,体察形势",并"与左宗棠定议而后行"。①虽这一建议未被采纳,却足见清流派已垂青左宗棠。次年崇厚擅订《里瓦基亚条约》后,已任司经局洗马的张之侗上奏列出"不可许"的10个理由和"必改此议"的"四要",并痛切指出:
  "观世变日益艰难,西洋挠我榷政,东洋思启封疆,今俄人又故挑衅端,若更忍之让之,从此各国相逼而来,至于忍无可忍,让无可让,又将奈何?无论我之御俄本有胜理,即或疆场之役,利钝无常,臣判战俄人虽五战不能越嘉峪关,虽三胜不能薄宁古塔,终不至掣动全局。旷日持久,顿兵乞食,其势自穷,何畏之有。然则即今一决,乃中国强弱之机,尤人才消长之会。此时猛将谋臣,正可一战,若再阅数年,左宗棠虽在而已衰,李鸿章未衰而将老,精锐渐尽,欲战不能,而俄人已域于东,屯于西,行栈于北,不如今日捍之于藩篱,而待他日斗之于庭户,悔何及乎?"
  左宗棠能够"入赞纶扉",可谓是清廷对他这个功绩卓著、德高望众的老臣的倚界。他初到京城,即被召对两次,慈安大后谈及他数载"忧劳","声泪俱下"。①清廷切望左宗棠能"襄赞"中枢。左宗棠品性正直,既不善于而且也根本不愿意阿谀奉承、曲意为官,他并无借此飞黄腾达的奢想。左宗棠接到清廷调他进京的命令时,即接连致书将到任的护理陕甘总督杨昌浚说:"拟遂请开阁缺,终老邪寓"②,"拟于展觐时陈请以闭散长居京师备顾问,一则步履维艰,一则免入军机被人牵鼻。"③他在北京,"窃见时局,亲贤在位,上下交孚,盈朝虽非尽惬时望,而好佞贪诈之辈则罕有之","极知忝窃非衰朽所堪,只以慈圣(按指慈禧太后)盼待甚殷,不敢重拂,优睐靦(tian)颜就列,良非得已。"④
第 38/110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