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孔子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三十岁(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鲁昭公二十年)
  孔子自称"三十而立"(《论语·为政》),盖自此时,他已奠定了治学、作人、为政等坚实的学问德业基础。根据《史记》记载,此年前后,他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在最早的弟子中,比较知名的有颜路、曾点、子路等人。
  郑国子产卒,仲尼闻之,为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他认为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评价极高。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秦穆公何以能称霸,孔子答以善于用人(《史记·孔子世家》。
  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瞿字子木,鲁国人;字叔鱼,齐人。三十一岁(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一年)孔子在鲁。
  弟子巫马施、高柴、宓不齐生。施字子期,陈国人;柴字子高,齐国人;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三十二岁(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孔子在鲁。
  四月,周景王卒,子猛立,即悼王。王子朝联络旧官、百工与灵、景之族造反,杀悼王自立。晋人攻之,立景王另一子句,是为周敬王。
  弟子端木赐生。赐字子贡,卫国人。
  三十三岁(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孔子在鲁。
  三十四岁(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孟僖子将死,嘱其二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向孔子学礼(见《左传·昭公七年》)。孔子得到鲁君的支持,与南宫敬叔适周,观周朝文物制度,收获极大,说:"周监于二代(夏、商),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此时南宫敬叔仅十二三岁,似不可能随同孔子适周,崔述等皆疑之。适周之事,时间上可能后些。)
  三十五岁(公元前517年周敬王三年鲁昭公二十五年)
  鲁昭公帅师攻伐季孙氏,季孙、叔孙、孟孙三家联合反抗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因鲁乱适齐,路经泰山,遇一因避家乡苛政而逃此的女子哭诉亲人被虎咬死仍不愿离开此地时,不由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慨叹(见《礼记·檀弓下》)。到齐国后,为高昭子家臣,藉以进见齐景公。
  三十六岁(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
  孔子在齐与齐太师语乐,听到《韶》乐(相传是舜时的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兴奋地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论语·颜渊》)齐景公欲以尼田封孔子,但因晏婴阻挠,没有成功(见《史记·孔子世家》)。
  这年鲁昭公自齐居郓(郓原是鲁地,上一年齐为昭公攻取)。
  三十七岁(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鲁昭公二十七年)
  孔子在齐,齐大夫扬言欲害孔子,齐景公亦对孔子说:"吾老矣,弗能用也。"于是,孔子自齐返鲁(见《史记·孔子世家》)。据说返鲁时迫于形势险恶,仓促中把正在淘的米未及做饭即提起来一面走路一面滤干。(《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
  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赢、博(临近鲁境之齐地)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见《礼记·檀弓下》)。吴公子光使专诸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
第 93/103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