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孔子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①《论语·述而》:"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②《孟子·公孙丑上》:"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③《论语·述而》。
  ④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⑤《孟子·公孙丑上》。
  (三)尊师爱主的楷模
  孔子是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广博的学问嬴得弟子们尊敬的。作为一个导师,品行好可以团结弟子,博学也可以团结弟子,而孔子两者兼备,使得他的学生在和他相处中有所求。有所得。孔子与弟子之间的这种"予"、"求"关系,使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孔子来说,"予"就是海人不倦。据《盂子·公孙丑上》载,"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孔子这种对弟子教而不倦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弟子,使弟子们求知的积极性很高。这种"求"不是强制的,完全是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的。颜回就曾经说过:"我抬头仰望老师的道德和学问,越望越觉得高大,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广。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使我想停止前进也不可能。"①可见孔子对弟子们确乎有一种巨大的吸收力。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在绝粮于陈的情况下,孔子仍然"讲诵弦歌不衰"②,弟子们也没有离去。"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正是由于孔子对学生深沉真挚的爱,所以学生对孔子更是倍加尊敬。有人毁谤孔子,子贡就出来说,不能这样做,仲尼是毁谤不了的:"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①孔子死后,许多受教于孔子的弟子部来送葬,皆服丧三年。子贡结庐于墓旁守丧六年才离开②。
  孔子爱护学生,学生尊敬孔子,他们在师生关系方面足为后人的楷模。
  他们师生间相识之深,相爱之切的诚挚精神。直到今天仍然令人敬慕不止。
 
 
 
 


 
第九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文献整理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的文明古国,其所以称为文明古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保有比较完好的两千余年前的以"六经"为代表的古代文献①。而提到"六经",就不能不联想到它的整理者,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文献整理家孔子。那么,孔子以前的文献情况怎么样呢?所谓"六经"指的是什么?它们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如何?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和他整理"六经"的具体情况如何?如何估量孔子整理文献的历史功绩?下面将就这些问题作简要评述。
  ①"文献"二字,古有二义,即"文"指典籍,"献"指贤人,合起来为典籍和贤人。这里则专指历史典籍资料。
 
 
 
第 73/103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