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名家作品 » 茅盾文学奖第七届作品集《暗算》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安在天回答:“免贵,姓安。”
  三爸:“我姓陆,这村里90%的人都陆。”
  两人在众人的目光中离开祠堂,金鲁生悄然跟在后面。
  一样的石板路,显得古老又殷实。安在天和三爸边走边说着话。在他们后面,金鲁生像幽灵一样,时隐时现。
  三爸:“同样是上海话,城里和乡下的口音不一样的,我听安同志的口音,应该是城里人。”
  安在天笑了:“所以听出我不是村里人,不光阿炳,谁都听的出来。”
  三爸:“那你小看阿炳了。阿炳的耳朵是风长的,只要有风,最小的声音都会钻进他的耳朵里。他知道的东西比村里任何一个明眼人都多。庄稼地里蝗虫成灾了,半夜三更小偷进村了,谁家的媳妇养野男人了,甚至谁家老屋的地基下沉了,他全都知道。我们都说,阿炳身上每一个毛孔都是耳朵,因为你即使把他耳朵用棉花堵住,堵得死死的,他也同样听得见。”
  安在天:“看大伯的穿戴,你也是城里人吧?”
  “我是从乌镇出去的,在上海工作。老母亲最近身体不太好,所以回来看看。人越老越怕死,见一面少一面。”
  安在天问:“你在上海哪个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
  安在天意外地:“有个人,罗山,大伯认识吗?”
  “怎么不认识?我还是他系里的书记呢!”
  安在天欲言又止。他明白了,事实上,罗山也是通过三爸知道阿炳的。他在犹豫,要不要把罗山的死讯告诉三爸。
  三爸:“罗山的绰号叫‘罗三耳’,是全上海、可能也是全中国最好的调音师,上海城里的乐器,少说有一半他都摆弄过,一年光挣这个钱,比我全年工资加起来还要高。然而阿炳,你看见的,可怜的样子,凭他的耳朵,我想也可以当个乐器调音师。所以,我专门请罗山去红房子吃了一次西餐,希望他收阿炳做个徒弟,好让他有碗饭吃。”
  安在天插嘴:“他不愿意吗?”
  三爸叹了一口气:“是啊,他来了乌镇,看见阿炳又瞎又傻的,就坚决不肯带走他。我,阿炳妈,还有村里很多人求他,阿炳妈都跪下了……”
  正说着,孩子从拐角处冲了出来,两人迎面撞上,手上捏着那块手表,还给安在天。
  一直跟在后面的金鲁生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手表,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了。
  孩子转身跑走了,跑了两步后突然又回头,问安在天:“你来找阿炳是不是要买他的骨头?”
第 41/682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