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名家作品 » 茅盾文学奖第六届作品集《无字》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又下塬来到大槐树的旧址……

那个十岁的、独一无二的早晨……

如果人们细心,就会在“那个十岁的、独一无二的早晨……”下面,看到一条画得很粗的提醒线。

粗约六人抱的老槐树,亦于忽然心血来潮、想要赶上英国的公元一九六O年,在大炼钢铁的土炉里灰飞烟灭。那炉子既然胆敢吃掉这样一棵树,就难怪现世的败落。

在向晚适宜阴魂隐现的空潆雨色中,我悟到那是一个“数”的开始。

从老槐树往北上塬,当年旧貌依稀可见。但我走不动了。

又从零孤村下塬去火车站,那少年时曾觉繁华似锦的地方。站口有小铺,叫卖卤肉、茶叶蛋、绿豆面黄豆芽素丸子和烧饼,还有一个小店卖小酥鱼。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后,我们的生活有了着落,母亲做过小酥鱼让我带到就读的西安中学。第二天一早,同学不难从蚊帐前的一地小鱼头发现我的劣迹,有人报告了老师。出站口往前,该是布店、杂货店,形状、位置一点没变,只是改为砖木结构,反倒比当年的土木结构更为败落。在店里见到一匹花布,保留着几十年前的风格。我呆住了,并在那图案上找回一段我和母亲的岁月,想起母亲穿过的、那些蓝色底版上印有白色石竹小花的旗袍,不过现在这匹是紫色底版。我敢断定它是西北一家纺织印染厂的产品,我们过去的衣着,与这个纺织印染厂息息相关。

买了一段,准备给禅月做条裙子,暗中希望禅月能从这段布料上感知我们过去的日子。

沿铁工厂围墙往东南而去,该是麦地。拐进镇里,路口有染房,一年四季散发着靛蓝的矾汞味。

染房前的小街该是卖铬、凉粉、酿皮的摊子……自然全已消失。

第 45/898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