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见过?陈独秀、李大到、蔡元培,还有胡适之,我统统见过。有时是他们来找赵先生,有时是赵先生带了我去找他们。"
当哥哥的再一次沉默了,一会儿惊喜大于惊惶,一会儿惊惶大于惊喜。他第一次发现,他在精神上和知识上的大哥地位,已经切切实实地让给了阔别数年的大弟。他心里难免有些醋意,但他生来的宽和与心灵自觉趋向高尚的品格,又使他对他的这位异母兄弟由衷的敬佩和折服。他想,我要怎么样才能与嘉平共同拥有这个世界呢?首先是要打开眼界,要跑出西湖这个小小的弹丸之地,要到广大的空间去,呐喊!疯狂!求得自由和科学!还要和嘉平一样,结识许多伟大的名人——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李大宅小…··他想起了这位大学者,手里一直拿着的那把斧头用力往地上一跺,斧柄颤颤的,斧口就插入了泥地。然后,他叉着一只手,另一只手比划着,背诵道:
"大实在的瀑流,永远由无始的实在向无终的实在奔流。吾人的'我',吾人的生命,也永远合所有生活上的潮流,随着大实在的奔流,以为扩大,以为继续,以为进转,以为发展。故实在即动力,生命即流转。"
当弟弟的一把扑过去抱住大哥的双肩,使劲摇晃着,大声喊道:"从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
他们便同时放声大笑,像是接上了接头暗号似的。因为他们立刻明白,他们不仅是手足,还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了。
接着,嘉平二话不说,便问:"咱们家上门板了吗?"
嘉和知道大弟的意思是茶庄参加罢市。他撤撇嘴,说:"茶庄现在是摄着在当大伙计。他死活不肯关门罢市,说咱们家的茶是正宗国货,现在春茶刚刚下来,就要罢市,岂非蚀耗了。他这样讲了,爹和妈就没再说话。"
"那你呢?"嘉平便盛气凌人起来,"你就不能告诉他们,山东都要被他们日本佬吃去了,我们还心疼这一点点的春茶?"
"我是说了,"嘉和连忙分辩:"他们不听。他们说,劝用国货,反对日货,我们最欢迎。但茶是正宗国货,日本人的茶,我们吃不到我们也不要吃的。不过中国人自己的茶,中国人要吃,中国人为什么不卖呢?"
嘉平便气得直拿自己右手掌心抵挡左手拳头,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同胞速醒,全中国都闹得天翻地覆了。少吃几口春茶,又算得了什么?杭州人就晓得吃吃吃,怪不得吃成了一个亡国之都。"
杭嘉平坐在院落里灯光斜射到的亮处,他手舞足蹈口若悬河,倒映在地下的影子又大又黑。巨大的天外的思想武装了他,使他成为了一个别人眼中的巨人。现在,所有的人都对他另眼相待了。
绿爱多么想抱住她亲爱的儿子,像从前孩子小的时候那样,紧紧地抱住他,像抓命根子一样地抓住他,再也不松手。听说儿子暂时不去北京,她心里多么喜悦。可是儿子不让这种喜悦保留得稍微长一些,儿子非要母亲上门板罢市。
"我们卖的是中国货啊!不是说,世上所喝之茶,均为中国所产吗?不上门板就不行吗?"
"不行!"儿子坚定地说。
"你对你爹说去!"绿爱不想让儿子在她这里绝望,便把天醉推了出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嘉平走进花木深房,就那么开门见山义正词严地对父亲说,而父亲也当仁不让地回击说:"你的意思,是说国家现在眼看着要亡.而我这个匹夫却不愿意尽责惯?"
这未免尖利的话,使三年未见父亲的嘉平一时噎住了话头。在他心目中那个神经过敏、心慈手软、性格懦弱的父亲,突然消失了。
大哥嘉和连忙打圆场:"大弟的意思是说,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已是眼下的大势。"
杭天醉推开椅子,扔了毛笔,在房间里背着手走了几圈,才说:"我知道你们要跟我说什么,你们要罢市,要上门板,是不是?你爹我也是中国人,我不心疼钱。我甩手掌柜一个,辛苦的是你妈和你撮着伯,他们都不心疼钱,我心疼什么?"他有些生气了,说:"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杭天醉抽掉的大烟钱,就可以再盖一幢忘忧茶庄了。你们把我看成了什么人!"
杭天醉这几年连话都少说,突然发作,说了那么一串,叫嘉和心里不安,就不再回嘴。但嘉平却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且跟赵寄客这几年也学得伶牙俐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什么也不怕的。刚才被父亲几句话怔住,现在缓过劲来了,便宣告:"听其言观其行,我一路南下,所到之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已成风气,为什么到了杭州,连我们这么大的茶庄都不罢市呢?难道因为日本的茶叶没有侵犯我们茶庄的利益,我们就不用关心其他行业的命运了吗?如此推理,日本人要的是山东,与我们浙江又有何干,让他们割去,不就了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