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名家作品 » 茅盾文学奖第五届作品集《茶人三部曲》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杭天醉听到这时,禅心大发,突然说:"羽田先生,我这里有上好的白炭,还有虎跑水,不如趁现在烹茶品尝一番,如何?"
  羽田听了大为高兴,说:"入乡随俗,就照你们中国人的习惯来办吧。"
  杭天醉这就叫来了婉罗,让她乘着月夜到户外去生炭炉。嘉和嘉平,带着叶子也大呼小叫地冲到月下,手忙脚乱地帮着添乱。叶子蹲在地上,口对着炉口,吹着气,烟熏得她鼻涕眼泪直往下掉,杭天醉隔窗叹日:"心为茶养剧,吹嘘对鼎锁。"
  羽田问:"这样的佳句,想必是贵国的某位诗人所作吧。"
  "洛阳纸贵的左思,作《娇女》一首,其中十二句,说的是煮茶,那是遥远的汉代了。我们中国人作事向来无心插柳,星星洒洒,反不如贵国可以整理流传了。"
  "愿听杭先生指教。"羽田连忙接过话头说。
  杭天醉摇头:"今日难得羽田先生开讲,还是一气听完了,以后专门听我的吧。"
  羽田也不再谦让,正襟危坐,又开了讲。
  话说珠光去世的那一年,又一位大茶人武野绍鸥出生了。按照中国人对佛的理解,想必是有轮回的神秘天意在这其中吧。
  绍鸥是清市人,地方靠海,城市繁华。他的父亲,是个大皮革商。绍鸥二十四岁那一年,来到了京都,跟着三条西实隆学习和歌,同时,又跟着珠光的几位弟子习茶道。直到三十三岁,他一直作为一名连歌师,生活在京都。想来,有富裕的家庭经济背景,他便是一个自由自在的艺术家了。
  三十六岁时,绍鸥回到及市,三十七岁时,收下了小他二十岁的千体利为徒。浪漫自在的连歌生涯结束了。绍鸥成为一名严谨的茶人和商人。四十八岁那年,他获得了"一闲"居士号。他的茶道生涯,进入了黄金时代。
  以歌的道理来渗透茶道,开创新的天地,是绍鸥的贡献,请听这首和歌吧:
  望不见春花,望不见红叶。
  海滨小茅屋,笼罩在秋暮。
  只有领略过壮丽景色的人,才能体会无一物中无尽藏的超脱。
  把和歌擦装起来,代替茶室的挂轴,使日本茶道日益民族化,便是从绍鸥开始的。
  必须告诉你们,第一幅被挂出来的和歌,是唐代时安倍仲麻吕留学中国的思乡诗: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绍鸥对珠光的茶道进行了改革和发展。素淡、典雅的风格进入茶道,高雅的文化生活又还原到日常生活。我OJ从绍鸥与茶花的故事中,或许可以领略一点精神吧。有一次,茶会正赶上大雪天,为了让客人们全心欣赏门外雪景,绍鸥打破了常规,壁龛上没有摆茶花,却用他心爱的青瓷石基钵,盛了一钵清水。
第 119/592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