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贞慧点点头:“也还相称。不过,若再添八字,凑成四句,便更觉妥帖。”
“噢?”
“我这八字便是:”若主骚坛,可执牛耳‘。““啊,‘文章宗匠,艺苑班头;若主骚坛,可执牛耳’——不高?”
“不高!”
“当得起?”
“当得起!”
“啊,啊,啊!哈哈哈!”他们齐声大笑起来,把戏台上那个书生霍都梁吓了一跳,差点儿没唱岔了喉。其他社友更是莫名其妙,都回过头来怔怔地瞧着他们。
“嗯,若是当真让阮圆海出来主骚坛,执牛耳,列位社兄捉摸他敢呢?不敢?”
待大家笑得差不多时,陈贞慧捋着胡子,考究地问。
顾杲的目光一闪,顿时收敛起笑容:“我瞧他不敢!”
“怎么?”
“哼,他叛卖东林,投靠魏阉,认贼作父,残害忠良,那一档子猪狗不如的臭事、脏事,谁个不知,谁个不晓!除非是那不辨香臭的昏虫、屎里觅道的什么‘前辈’、‘元老’,谁又会买他的账!”顾杲的声音越来越高。
“对,对!”梅朗中也跳起来,“他乖乖儿做个缩头乌龟,老老实实躲在龟窝里过日子便罢,若敢不知好歹,抛头露脸,瞧我老梅不把他那狗贼胡子捋个精光才怪哩!”他装出一副凶猛的样子,还做了一个拔胡子的手势。
“朗三兄果然勇气可嘉。”侯方域慢悠悠地转动着一只杯子,“只是你以为阮圆海必不敢出来,那又未免小觑于他了。你不见他去年刚刚才花了一万两银子,想打通周阁老的关节,让钱牧斋替他开脱翻案?又不见上个月,他到底还是把马瑶草活动了上去?慢说是‘主骚坛、执牛耳’,只怕他还要入阁拜相呢!”
“朝宗,你未免言之过甚了吧?”许久没有说话的冒襄,忽然插嘴说。自从侯方域等人一唱一和地称赞《燕子笺》的时候起,冒襄就一直在揣摩他们这样做的用意。他十分了解这几个朋友的品性,知道他们无非是故弄玄虚,真章儿还在后头。
到了他们突然反过来痛骂阮大铖,冒襄就明白了:“哼,敢情儿你们是借阮胡子来做下酒物,寻开心啊!”但他们竟把这事瞒着自己,却使冒襄有点着恼。这时,《拾笺》一折又已经演完。冒襄趁锣鼓声停下来的当儿,又说:“马瑶草不是逆案中人,自然起复,但未必阮圆海也能起复,老兄又何必危言耸听,杞人忧天!”
“不错!”冯舒慢条斯理的声音从左边的角落里传来,“便是钱牧老替阮圆海开脱之事,也只是传闻而已,未必便有真凭实据。”
“嘿嘿,”侯方域轻蔑地一笑,没有转过脸去,“已苍兄,你是钱牧老的高足,他有无此事,你尽可去叩问于他,小弟在此恕不多言。”说完,他又斜睨着冒襄,“辟疆兄以为小弟是危言耸听么?小弟却担心老兄近日做了桃源中人,便忘却了世事哟!”
冒襄被当面揶揄,脸顿时红了。陈贞慧见他瞪大眼睛,像要发作,便连忙站起来说:“大家不要斗嘴——辟疆、已苍,二位莫误解弟等之意。阮圆海这次力举马瑶草,实指望他日马瑶草得志,能带挈于他。这自然未必能得逞,惟是这胡子贼心不死,于此可见。此事本不可怕,倒是近年来,我同人君子,见国事日亟,忧心如焚,无暇内顾,遂对阮圆海渐生姑息宽贷之意,此诚一可惊可畏之变。是以贞慧于此,不得不披肿沥胆,大声疾呼!”
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目光灼灼地扫过全场,仿佛要用这种办法,把话送进每一个人心里去。看到大家都屏息听着,一个个脸上都现出严肃的神情,他才接着说下去:“今晚弟特地烦宗子兄去借了这本《燕子笺》来演,便是让列位亲眼见识,阮圆海实为一有才之小人。若容此种狡狯有智之奸徒死灰复燃,必定危倾家国,祸延社局。凡我同人,务必同仇敌忾,打击之、禁制之,绝不能容他有出头之日!列位或尚不知,这狡险之徒直至近日,仍在蠢动钻营,欲图一逞。此事说来虽不值一哂,惟其用心却极险极毒——朝宗兄,你且把那件事也对社友们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