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名家作品 » 茅盾文学奖作品集第三届《金瓯缺》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刘锜不愿让这个不愉快的回忆毒害今天的欢聚.既然师师热诚地欢迎他们来,这就够了.他知道今天的主角是马扩,自己只是个陪客.于是他机敏地把马扩推上去说:
"我把'也立麻力'带来了,师师可与他好好谈上一回.只可惜他的这手绝艺,在师师的闺阁之内,无用武之地."
刘锜过火的雅谑使得不惯于此的马扩大大发窘.师师连忙上来为他解围,她再一次与马扩见了礼,然后把他们带上醉杏楼.
醉杏楼中凡是可以暗示官家与她的关系的一切陈设、布置,都被撤掉了,连得最近一幅御赐的《鸂鶒戏水图》也被打入冷宫.但是官家在这里留下了这么多的踪迹,要完全掩盖是不可能的.譬如他们走过楼下的过道时,瞥见一盆用牙签标着"一尺黄"的牡丹花,花朵已经半开,黄得闪闪发亮,金光灿烂,在它的花瓣上好像涂过一层釉彩.它还没有开足,就有盥水盆大小,开足了恐怕真是一尺左右的直径.这种天上仅有,人间绝无的名葩,如非来自禁中,师师又何从得到它?
内行的刘锜,一见就知道它的来历不凡,正待要问.
"四厢休问!"师师拦住了他的话,微笑道,"这盆花儿可是大有文章的,此刻休提,停会儿再说与两位听."
师师与官家的关系已经尽人皆知,对于任何人都没有保密的必要了.可是师师在自己朋友面前,决不炫耀它,她既不愿在朋友面前提到他,也不愿朋友在自己面前提到他.反之,在她憎恶者的面前,她非但不讳言这重关系,有时还把它当作一种武器来压制他们的嚣张气焰.师师决不让他们利用她和官家的关系,她自己却要利用它来压倒他们.对待"君子"用君子的办法,对待"小人"用小人的办法,师师在这里划下了一条泾渭分明、不容混淆的界线.她这样做的结果是从两极扩大了人们对她的爱憎:尊重她的人因她的自尊而更加尊重她了,憎恨她的人也因为她当面给予难堪而更加嫌恶她.当然她知道即使最嫌恶她的王黼、高俅一伙人,也只敢在背地里搞些阴谋诡计,在私底下发泄他们的仇恨,决不敢与她明枪交锋.如果他们要公开反对她,那就等于公开反对自己的利益,他们决不敢走上这一步.权贵们只好在弱者面前摆威风,一旦遇到比他们更大的权威时,都变成一条条的软骨虫了.师师用了这种"小人"的办法,把他们打出原形来,这种办法虽然不无有点可耻,却也非常痛快.
现在师师是在自己的朋友面前.她卡住了"一尺黄"的故事,先细细地打量这位第一次来此的客人.
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经过一番周折才把马扩请来的.没想到马扩与刘锜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从刘锜的一句过火的雅谑中就可以窥测到.刘锜是她的朋友,马扩是她的朋友的朋友,这首先就使她对马扩发生好感.
其次马扩的本身条件也有利于他.如果马扩装出一股比他本身多的纠纠武夫的气概,那要使师师感到他的虚伪了,如果马扩装出一副他本身没有的文人学士的斯文相,那要使师师感到发腻了,但他两样都不是.他本来是怎样的人,在师师面前也还是他的本来面目,一点没有走样.他是师师生活领域中很少接触过,或者竟然是从未接触过的那种类型的人.
根据经验,师师知道凡是来此拜访她,特别是第一次和她见面的人都要把自己乔装打扮一番,有时打扮得面目全非.嘲笑他们的"失真",并且利用一些机巧,使他们"还原",是师师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可是她发现眼前的这位客人却是没有被加过工的原汁,仍然保持着那一分直接来自土壤的新鲜感.他以自己的诚实、聪明、朴素和蕴藉给予师师以深刻的印象,以至他在师师的闺阁之内,大有用武之地.
他们的谈话从师师要求他谈谈使金的经过开始.
师师显然也关心这一件国家大事.她迫切地希望从他这里听到有关的第一手材料.可是这个题材马扩已向朝廷汇报过,也曾在刘锜的客厅里抵掌长谈过,现在又要在师师的闺阁里一本正经地谈论起来,未免有点不好意思.到这里来之前,他虽然作过种种悬揣,却没有准备一开始,就认真地把它当作一桩正经事情在这里谈开.
师师及时帮助了他.
师师有一套别人怎么学也学不到手的本领.她的眼睛是识宝的波斯人的眼睛,能够一直透视到别人的心灵深处,知道埋藏在那里有什么宝藏.然后,她又善于从各个角度上引逗得他把自己的宝藏一铲又一铲地从心的矿穴里挖掘出来奉献给她.明明是她引逗了人,可是他们还错认为是自己讨了她的好,说了她喜欢的话.马扩虽然离军从政,做了三年职业外交官.在业务上,他的谈判对手具有精明、狡狯、粗率,动不动就以谈判决裂为要挟而事实上却一直保持着谈判持续进行等高级的外交艺术.他们使得老老实实的马扩也变得精明起来了,否则他就不可能胜任自己的职务.可是他始终没有从外交的实践中,锻炼出像师师现在在他身上施展出来的这套钩玄稽沉的本领,以及对付它的防御术.它们可以说是一种更加高级的谈判艺术.
师师竭力引诱他从猎奇的角度出发讲他在金朝的见闻.把这一整套的话题打碎了,化整为零,这就使马扩比较容易开口.他不知不觉地走进她的第一个问题的陷阱里,起先还有点不自然,后来却变得十分流畅,而且非常主动地谈起女真人的日常生活来.
男子们的生活离不开打仗和射猎.他们一年到头马不离腿、弓箭不离手.北风猎猎,斑马萧萧,鸣镝交加,虎豹倞驰.有的猎人隐身在草丛中,用桦皮角吹出呦呦之声,引得麇鹿出来,一箭就把它们射死,当场架起火烤烧了吃.他三言两语就把一幅活动在东北山林中的女真人射猎的图景带进醉杏楼.
"一张好弓,几代相传,弓把子红得发亮了,他们还是视同珍宝,一日几回摩挲,放不下手.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不是野味珍禽,就是刀剑驹马,彼此都习以为常."他加上说,"不但男子如此,连妇女也不例外.她们大都能驯服劣马,操纵自如,就是婴孩也多是在马背上养大的.每逢部落移动,或征调人马行军出战,大部队浩浩荡荡,妇女们背上一、二个婴儿,照样灵活地驰驱往来,帮助男人担当繁重的杂役,看来好不壮观!"
"他们的国主、大将们想来都精于此道了!"
"那还待说!一辈子在马背上过活,陟山渡河,都骑在马上,看见飞禽走兽,拉开弓就射,还能不娴熟?"接着他应师师之要求,介绍起彼邦的有名人物,他介绍金主完颜阿骨打、二太子斡离不、四太子兀术、大将娄室、阇母等几个人的经历、形貌和特技,说,"他们都是从小就带惯了部队作战,在战场上进进出出,就像在围场中驰猎,毫不在乎.这几年又学会了大规模作战,动不动就把几万人调上战场,跳荡纵横,锐厉无匹.他们驰射绝伦,行军指挥,都有一套办法,无怪辽军碰到他们就要望风披靡."说到这里他不禁发一点牢骚说,"女真贵酋们擅长的绝技是武艺驰射、行军作战,好比我们的公卿大臣擅长的是宴饮作乐、征歌逐色.两相比较,真可谓是'互擅胜场,各有千秋'了!"
第 76/377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