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茅盾文学奖作品集第二届 《钟鼓楼》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郭杏儿一大早就抵达了北京站。光是出站通过的那条镶著瓷砖的
长长地道,就给了她一种新奇而神秘的感觉。那条地道的尽头处装有
日本精工表的灯光告示箱,上面有一行四方四正的黑字:「欢迎您到北
京来!」这个告示箱据说是日本商人 「免费赠予」的,其实是让人家不
花钱而作了大广告,并伤害了中国旅客的民族感情,难怪许多人忍不
住给有关部门写信,给报纸写文章,强烈要求撤换那份广告,后来那
份广告也果然被撤换了;不过,郭杏儿路过那份广告时,却并没有产
生类似的义愤,她只朦胧地感到那种灯光广告发散著一种她以前未曾
体验过的城市气氛(用她的语言说就是「城里味儿」),而这种气氛是
她梦寐以求的。
郭杏儿落生以后直到如今,不光是头一回进北京,而且是头一回
进城。当然,如果把到过只有一条「大十字」街的县城也算作进城的
话,那么勉强可以算是第二回。其实村里跟她那么大的姑娘,没进过
城的多矣,本没什么好惭愧的,问题在于郭杏儿的父亲郭墩子是一九
六○年打城里返回村里去的,而且,严格来说,郭杏儿是她娘在城里
就怀下的,她得算是城里的姑娘落生在了乡村。自打她懂事以后,她
就不断听父亲讲起城里的事——而且不是一般的城里,是首都北京!
父亲经常这样开口讲话:「这事要是到了北京呀……」「这东西要搁到
北京去呀……」「这干部要跟北京的干部比呀……」「这个理要拿到北
京去论呀……」使得郭杏儿在意识里不仅觉得北京的人和物非同一般,
第 127/494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